教师风采
点击排行
相关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风采 > 教师文章

教师文章

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语文组  郝玉英

小组合作是当今比较有效率、有质量、有方式的教学策略体系。《周易》中提到了“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就是合作优点的集中体现。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它的好处有以下三点:

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社交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就可以展开沟通与交流,过滤出精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互帮互助的习惯,才能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由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集思广益”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建立互帮互学的关系,使课堂充满热情和快乐。每个人都有分工,有一个适合于探讨的问题,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都要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合作学习才能真正启发自己,帮助别人。

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在不断的讨论交流中,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本小组的荣誉负责。因此每个同学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人际交往、交流就更具多维性和交互性。同学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主要通过他人对自己看法的内化和与他人进行比较、判断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小组合作中的学习活动的任务分担与成果共享,相互交流与相互评价,使学生能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这就为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交际能力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既然小组合作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就要很好地加以运用,但在操作中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堂语文课上,我很自信地按照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布置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我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时,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间都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先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组在不断分工,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学生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还有的小组,干脆将讨论的内容弃之一旁,或坐以等待别人的成果,或趁此热闹的场景,聊起了“题”外话……课堂上宝贵的时光就这样白白的浪费掉了。

面对如此小组合作学习状况,我进行了思考:如何踏实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而不流于形式呢?经过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我觉得以下几方面是不容忽视的:

一是让学生如何去进行合作,去开展有意义的合作。教师首先应该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小组的确定、小组成员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和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等等,都是颇有讲究的。小组交流的内容一般应涵盖两方面:一方面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另一方面则要倾听他人的意见。掌握了合作的方法,明确了合作的内容,在小组内的合作学习才会使人人都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只有这样也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

长期以来,学生已经习惯而且总想着怎样去做好一个旁观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个看客是麻木的,是可怕的。这种现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旧有的教学模式,那就是习惯于表扬正确,呵斥错误。优秀生在老师不断的表扬声中信心十足,表现欲更强;而大多数学生却在无数次的呵斥下战战兢兢,他们不敢多嘴,怕被别人讥笑,怕被老师棒杀,怕说不好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快。于是干脆充当“看客”,什么也不说。这样的教学行为扼杀了个性,压抑了思想,泯灭了个人发言的积极性。最终中国传统的教育培养了“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从众群体。我们应坚决摒弃这种教育的弊病,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全新教学方式的运用无疑将带来对传统的极大挑战。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比如代表小组发言,对于高一新同学,刚开始我对他们不是很了解,就让学习好的组长来发言,通过一段时间的操作我发现,学习中等或偏下一点的学生积极性更高,思维敏捷,所以我就在课堂上时常的让他们变换角色,让他们人人都有成就感。因为社会是丰富多变的,行业是不同的,每个人担当的角色都是变化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的“角色”感也只有在无数次的有效训练中成就。

二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究竟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很多时候,教师站在讲台上,让下面学生开展学习与讨论,在看似热闹的场景中,实质上学生有没有开展有效性的学习活动,上面讲台上的老师是不知道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全员参与,也包括教师参与,是合作学习有成效的关键。我认为:教师的角色不要只局限于讨论的组织者,教师如果能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将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三班学生上课比较活跃,在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候,赵建国、张晶晶等学生就会问我:老师,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我就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听了,就会说:老师您说的有一定道理,让我们再想想。他们对老师的发言也不是全信大加赞赏,而是说“有一定道理”。

三是这种合作学习是否每节课都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遵循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不同的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并非“万金油”。当然,如需要用这种学习方式,则应精心构思这一环节。具体实践时,还应特别关注学生的a组学习是否在走过场,或者说流于形式。教师要注意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控制讨论的局面,如讨论中是否有人进行人身攻击,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等,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及时调控。

另外,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适,是做秀还是教学的需要,这不仅需要教师的认同,还需要学生的认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到研究讨论中去。一句话,要看是不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这个时机的掌握要看教师事先的精心准备、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实际操作,教学的艺术性就表现在这里。教学就应该达到让学生“既竭我才,欲罢不能”地步,大多数学生都踊跃发言,孩子们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这时正是小组讨论的良机。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交流的需要时,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不切实际的流于形式的小组学习会给学生一个不好的暗示:乱哄哄、热热闹闹就是小组学习。如此给人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觉,以讹传讹,反而诱发学生产生不良的小组学习行为和习惯。另外也传递出一些不良信息,比如学生会想反正老师也看不见,这样就给某些学生创造了说废话、做小动作的机会,真正的学习过程在这里被歪曲了。千万不要让这种不切实际的形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意识,这种潜意识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教师的此种行为,却是在不经意间,犯下了一个无法挽回的错误。

著名的教育家洛扎克说:“信息,到处是信息,惟独没有思考的头脑。”愿我们多去思考,不要被热热闹闹的假象所迷惑。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走下讲台,弯下腰和学生近一些,就可以听到学生的心声,就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思想。由此,教师是在实践中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小组学习,参与到学习中去,始终监控学习的过程,引导学习的方式。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将被我们所左右,学生就会受益匪浅。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成绩的捷径,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的发扬小组合作的精神,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